真正高明的领导都把员工当“客户”!

来源:管理的常识(ID:Guanlidechangshi)摘编自《工作这么干 团队这样带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。

B平时看起来不太起眼,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出其不意地提出新颖的方案,而且善于维护与关键人的关系。

用棒球赛比喻,A就像第一局就下场的首发王牌投手,能不断投出高速球,而B就像在胜负关头进场反击对手的救援投手。

那是在团队当月目标还差一点就要完成时发生的事。当时,上半月销售不佳,目标能完成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。

于是,在傍晚的小结会上,我慷慨陈词:“离实现目标还差××日元,我一定会完成××日元,剩下的请大家想想办法。”

过去我一直给下属做出榜样,以期引领下属。这种做法的问题是,一旦我无法亲自上阵,下属就会丧失干劲。

准确地说,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没做,他们只是没有做那些显而易见的工作,而是在背后坚定地为下属提供支持。

救援投手总是在与对手差一两分的关键时刻出场。或许他们投球的次数不多,却时刻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准备。

此外,不论场上形势多么恶劣,他们都应该力挽狂澜。救援投手是一个很吃亏的角色,一旦失败,就会被严厉问责。

换言之,领导者不是靠“背影”带领下属,以个人魅力领导团队的“王牌投手”,而是辅助下属,为下属提供服务的“救援投手”。

服务型领导者认为下属才是主角,因此下属通常能意识到“工作不是别人的事,而是自己的事”,自然快速成长,也更快做出成果。

企业里有销售部,也有制造部,这是理所当然的,两者并非上下级关系,而是常说的平级关系。

一般我们面对客户,首先思考的是“怎么才能让对方满意”“怎么才能提高业绩”,时刻把客户放在第一位,以客户为中心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。

换言之,善于培养下属的领导者时刻以下属为本,构筑与下属的关系。他们具体关注下面3点。

我正在从事企业咨询工作,为企业举办学习班,和客户一起工作,但我从不认为“客户企业销售额提升、离职率降低是我的功劳”。

然而,有的人一旦成为团队领导,只要下属略有成长,就到处吹嘘:“那家伙是我培养起来的。”

这样的领导者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,因为在谈到下属时,他们总是说“我怎样怎样”,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。

的确,一个人在成为领导者之后,与做普通成员时相比,“被夸赞的机会”将变少,这是无可奈何的事。

假如领导者希望得到夸赞,不妨“自己夸赞自己”“买点好吃的奖励一下自己”,或“去温泉之类的地方来一场小小的旅行”。

其实,令人意外的是,自己夸赞自己十分重要。但凡是人,都希望得到认可,都有被认可的需求。

有的领导者常把“批评下属是为了他好”挂在嘴边,却没有推动对方改进的具体措施,只是不停否定下属。

例如,我曾经见过这种过分的领导者:下属提交资料后,领导者说“这个地方要改一改”,于是下属回去修改,下属再次提交时又被命令修改其他地方,结果这样来来改了5次。

更过分的是,该领导者还在喝酒时得意扬扬地说:“今天我把他的东西驳回了好几次。”

这也是很有代表性的“以我为尊”的事例。这种把斥责下属当作给自己解压的方式的上司,正是人们常说的“滥用权力的上司”。

如果你不想变成这种领导者,那么在与下属交互之前就请扪心自问:“我真的是为了下属着想吗?”

假如你负责的客户一直做不出成绩,你大概不会对它发火:“赶紧拿出成绩来!”

因为你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,而且行动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时间的,虽然暂时没有结果,但可能离结果只有一步之遥。

与其因为没有结果而坐立不安,不如仔细观察下属的行动过程,这样一来,或许你能给下属提供一些支持,帮助他们做出结果。

Leave a Comment